君商粮议复〔2020〕4号 A类 同意公开
对君山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4号提案的答复
段翔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区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区粮食产业的高度关注!我局收到您在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所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区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建议”第04号提案后,局领导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研究,现按照我局承担的职能、职责要求,结合我区当前现状,答复如下:
一、君山区粮食产业基本情况
1、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君山区是岳阳市的重要产粮大区和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2016年被农业部评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近年来,我区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各项要求,执行粮食收储政策,推进国家“粮安工程”、“优质粮食工程”、“粮油千亿产业”、“智能化粮库升级改造”各项目的实施,为全区粮食持续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全区水稻播种面积32万亩,其中早稻7万亩、中稻13万亩、晚稻12万亩,粮食总产量15.3万吨,商品量10.7万吨。
2、土地流转持续扩大,合作社健康发展。截止2018年底,全区流转土地6万亩,土地流转率30%;全区已发展涉粮农民专业合作社38家,拥有成员3863户,带动种粮农民4.2万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47.73%。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流转土地,开展粮食集约化生产、经营已成为当前我区粮食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形式和方向。近三年,全区有3家合作社被列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合作社,3家被列为岳阳市示范社,8家被列为区级示范社。区福农、青云、曙光、志华、隆平高科等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农户+定单”的经营模式,激发和带动了当地种粮农民结构调整、订单生产的积极性,目前辐射全区产粮乡镇的12家骨干涉粮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加速品种优化、市场流通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引领纽带和服务平台。
3、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初具规模。针对粮食市场化收购条件下君山区种粮大户和种粮农民收粮、储粮、卖粮、清理烘干等一系列难题,2019年我们申报了国家“优质粮食工程”,并落实中央补助资金600万元。通过整合全区粮食流通领域的现有资源,按照科学合理布局,整区推进原则,集中连片实施粮食产后服务体系项目建设,选择5个位于产粮乡镇,基础条件好,在托市收购、粮食加工、产后服务具有实践经验和进展成效的8家骨干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基本实现项目建成后粮食“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全区覆盖,为农户粮食收获后提供良好的品质保障。2019年底,全区粮食日烘干能力达1482吨,年可烘干粮食12万吨,基本上满足君山区农户粮食产后服务的需求
4、粮油加工区域格局基本形成。习近平总书记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粮食产业已经形成了采桑湖、许市镇的水稻生产带,良心堡、钱粮湖镇的油料作物生产带,柳林洲镇、西城办事处的杂粮集中生产区,广兴洲镇的蔬菜作物生产带。按照粮源分布格局,全区大米加工企业按照以销定产、就近收购的原则,呈现出区域化,主要集中在采桑湖和许市镇,湖南大农米业公司在绿色食品工业园的加工车间已建成投产,全区年大米精深加工能力达36万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品种不优,定单履约率低。全区粮食生产面积早籼稻7万亩、中晚稻25万亩。据调查统计,每年种植的常规稻品种近20个,种植农户的品种选择随意性大,种源混杂,品质、产量极不稳定,既影响种植效益,也影响粮食流通和加工产品的质量。另外,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加工企业每年与种粮农户签订的粮食订单合同约10万亩,但订单履约率仅为35.4%。只有进一步深化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农业、财政、粮食、环保等部门加大行业扶持、指导、服务力度,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的优质稻生产基地,形成契约互利的“企业+农户+基地”的订单模式,才能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种粮效益,为发展绿色优质粮食产业提供基础品质保障。
2、产能过剩,品牌实力弱。全区现有大米加工企业有26家,总加工能力达到36万吨,多数粮油加工企业因流动资金不足、市场销售制约等因素,存在开工不足的问题,其中有10家中小加工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目前,全区经营状况较好的几家规模以上的粮食加工企业也都没有自己的品牌,大农米业公司自有贴牌注册商标正在移植推广,创建自有品牌,打造“君山大米”地理标志,扩大绿色生态食品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任重道远。
3、创新不足,经济效益差。全区的粮油加工企业以产地分散、初级加工、附加值低、效益差维持生存现状,没有一个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没有创建驰名商标,没有条件获得国家重大项目专项资金支持。整合资源,在君山区绿色食品工业园建设涵盖仓储、加工、军粮保障粮油食品产业园,充分发挥原粮绿色、品牌优势,提升粮油产业发展水平迫在眉梢。
三、关于所提建议的回复
1、加强行业指导,增强宏观调控和服务能力。君山区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领导小组是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粮食生产、产业发展协调机制,我们将充分发挥考核办的协调功能,调动各成员单位的行业管理、职能优势,在统筹规划、项目申报、政策支持、耕地保护、土壤治理、结构调整、农技咨询、产后服务等方面加强宏观调控和指导服务,不断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为粮食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撑和保障。
2、建设冷链物流园。区委、区政府按照“军民融合、平战结合,一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同意以区商粮局作为业主在工业园金园路以西,建业路以南,规划高压走廊以北,建新干堤以东的地块,拟规划建设的含主食加工、储备和冷链物流交易等于一体的冷链物流交易中心,是区食品工业园功能性服务配套项目。纳入军民融合项目统一规划建设,该项目占地总面积近100亩。现已完成34.4亩建设(即大农米业),包括年产6.8万吨精米生产线、2.5万吨粮食粮食仓储,以及粮食烘干设施等,已完成投资近6000万元。冷链物流交易中心现可用建设用地约60亩,拟建一栋建筑面积5000㎡的冷链物流交易中心综合楼、5万吨规模冷链仓储物流及分检中心等,以满足区域性蔬菜、水产品及食品工业园冷链仓储功能必需,估算总投资1.5亿—2亿元。该项目已列入2020年区政府重大项目库。
3、建设湖南军粮岳阳(湘北)区域配送中心(冷链交易与服务中心)。根据军民融合项目要求,按主体明确、产权清晰、军民融合、市场运作的思路,在冷链物流园内东北角建设一栋冷链交易及服务中心综合楼,用地面积近12亩。按照配送中心建设指标要求,结合园区冷链交易服务需要,拟建一栋三层综合楼。服务中心大楼建筑总面积近5000㎡,其中:一楼为冷链交易中心(含产品展示等约2000㎡)、军供粮油及副食仓(300㎡);二、三楼共2700㎡,为军人接待室、信息化中心、质检室、两个小会议室、一个大会议室、21间办公室及业务用房,1间资料室。附属设施包括主食厨房及传达室(110㎡)融入大楼、消防水池、污水池、道路及绿化。该工程总造价估算2210万元,其中:服务中心大楼及主食厨房、传达室1250万元(5000㎡×2500元/㎡,含水电门窗和基本装饰)、消防水池120万元、污水池80万元、道路及绿化180万元(按300元/㎡造价)、土方58万元(40元/m³)。该项目源于2018年9月,商粮局军粮供应站所申报的岳阳(湘北)区域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已获中央军民融合军粮保障创新示范工程政策支持。项目总投资2750万元(设施设备建设2360万元,信息化建设390万元),中央财政支持825万元已到位,其余资金由地方各级配套。军粮供应工程仓储以成品粮油为主,同时兼顾肉蛋奶瓜果蔬菜等。
4、实施名牌战略,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随着2017-2018年“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工程”的启动,在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财政厅的支持下,全省上下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做优做强湖南省粮食品牌,成为整个行业共同发展的目标。在建设“中国好粮油”的过程中,君山区作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我们将引导粮油加工企业充分利用君山大米重金属不超标的优势,争创“放心粮油”品牌,以大农米业公司“君山稻丫香”“赵家村”“南国春”“湘米香”注册商标为基础,积极申报“君山大米”地理商标,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不断扩大“君山大米”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段翔委员,感谢您对我区粮食产业发展提出的宝贵意见,我们欢迎您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我区粮食事业的发展。
君山区商务粮食局
2020年6月12日
承办负责人:徐明辉(君山区商务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承办人及联系电话:王英武 0730-8170175
扫码关注
君山微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