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攻坚目标
积极对接融入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积极培育一批创新主体,攻克一批关键技术,打造一批科创平台,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引育一批创新人才。2025年,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以上,财政科技支出增长10%,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增长12%;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2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2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0家。
二、攻坚任务
(一)赋能标志性工程建设
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方向,根据《湖南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认定和管理办法》(湘科发〔2021〕121号)要求,推动君山产业开发区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君山产业开发区牵头,区发改局、区科工局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二)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
1.推动文化数字化。一是加快建设数字文化驿站。对全区现有场地进行空间设计与改造,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多元化服务,打造具有君山特色的、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二是打造数字图书馆。建立覆盖全区所有乡镇的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引入数字服务一体机,提供流畅的互动体验与便捷的文化服务。三是打造“非遗”创想空间。对君山非遗、文物数据资源进行高质量数字化记录、整理,建立完整的数字档案、数据库;通过3D扫描、VR等技术,对非遗、文物的实物组成进行扫描,以3D动态形式呈现。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利用科技手段,以年轻化话语传递传统非遗故事。四是推动地方文化IP形象与数字技术融合。利用“笑笑豚”“奔奔鹿”等开发数字藏品、动漫游戏、虚拟旅游等数字文创产品,拓展文化消费新空间。(区文旅广体局牵头,区数据局、区守护好一江碧水管服中心、君山农垦集团公司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2.提升智慧文旅水平。搭建“与君同行”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建设统一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开发官方旅游小程序,开发旅游导览地地图,将景区的360°实景VR、语音讲解、导航、预订等信息纳入其中,提供旅游资讯、线路推荐、门票预订、酒店预订、交通信息、导游服务、特色商品购买等一站式服务。推动景区智慧化升级改造,接入江豚湾、荷花世界、麋鹿苑、天井山等景区部署的智慧文旅智能监控,实现旅游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引入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个性化旅游线路及消费建议,提升文旅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区文旅广体局牵头,区数据局、区守护好一江碧水管服中心、野生荷花世界管委会、区城投集团公司、许市镇政府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3.培育文化产业新增长点。依托君山现有资源,支持打造展陈馆数字赋能、君山1959工业遗址改造、江豚救助科普基地、“跟着麋鹿、候鸟、江豚看一江碧水”文化+科技融合湿地体验等项目,培育壮大视频文创、工业旅游、数字文博等新型文化业态,促进文化产业增长。(区文旅广体局牵头,区农业农村局、区数据局、区守护好一江碧水管服中心、区城投集团公司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三)赋能高水平技术攻关
1.增强企业创新研发能力。积极引导企业设立内部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探索建立“政府+企业+高校”的合作模式,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开发、委托开发、共建实体等形式,联合高校院所共建科创平台。实现以平台聚人才、强攻关、促发展,支持企业内部研发机构发展,并逐渐成长为市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联合体等。(区科工局牵头,区发改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水利局、君山产业开发区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2.增强产业人才保障能力。落实《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若干措施》,推动“双创”支撑平台项目建设,建立省级及以上创业孵化基地。主动对接省内外高校院所支持鼓励企业以多种方式柔性引才,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团队培养等工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充分激活企业创新活力。深入开展“四海揽才”“引智回乡”活动,力争引进“专业精、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50名以上,引进和培育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2个。扎实推进区级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出台《君山区科技特派员工作方案》,使省市区三级科技特派员力量得到充分发挥。组织君山区科技专家团下乡入企,开展技术指导。同时,鼓励其在搭建产学研合作中发挥桥梁作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智力保障。(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牵头,区直相关单位,各镇、街道、场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四)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1.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开展创新主体增量提质行动。加大对成长型企业的培育力度,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一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争取更多企业评选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推进“大水面智慧渔业校企合作基地”“湖南农业大学食用菌科研示范基地”“湖南农业大学食用菌专家服务站”“湖南农业大学-君山低碳生态农业科技小院”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参与科技规划和创新决策。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充分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区科工局、君山农垦集团公司、君山生态渔业集团公司牵头,区政府办公室、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税务局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2.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碳汇交易开发,依托全国首个淡水湿地生态碳汇研究中心“金字招牌”,加强产学研转化,着力解决生态产品难度量、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确保形成一批碳汇交易。推进企业技术转化工作,促进企业跨界融合,共创分享。深入开展“智赋万企”行动,推动企业上云平台。深化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加快推进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扩面、放量、提速”。(区政府办公室、区发改局、区科工局牵头,区财政局、君山农垦集团公司和各镇、街道、场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3.培育高价值发明专利。一是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与数量。紧盯发明专利申请、高价值专利培育,提质增量,持续开展发明专利培育提升行动。聚焦“一主一特”产业定位,加强区域支柱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储备,打造新质生产力。力争2025年全区发明专利同比增长10%,高价值发明专利同比增长5%以上。二是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益提升。充分把握高质量发展工作重点,实施知识产权高效转化运用。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和转移转化行动。(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区政府办公室、区科工局、君山产业开发区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五)赋能区域协调发展
促进全区区域创新协调发展。深入推进区域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立足产业优势、创新优势和资源禀赋,实施好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做好科普项目申报工作,支持农垦集
团申报湖南省新质生产力科普化项目,岳阳市茶叶协会(天井山)申报科技小院项目,生态渔业集团申报创新试点科普场所项目。依托君山区产业优势,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大力发展涉农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区发改局、区科工局、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分局、区科协、君山产业开发区、君山农垦集团公司、君山生态渔业集团公司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三、推进机制
成立科技创新赋能攻坚工作专班,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虢汉平任召集人,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余浩、区科工局局长余军民、区文旅广体局局长王吉平任副召集人,成员单位包括区政府办公室、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科工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文旅广体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水利局、生态环境分局、区税务局、区供销联社、区守护好一江碧水管服中心、区科协、区贸促会、君山产业开发区、君山野生荷花世界管委会、君山农垦集团公司、区城投集团公司、君山生态渔业集团公司,各镇(街道)、场等。专班办公室设在区科工局,负责日常协调和调度工作。